日式毀滅美學之最
日本戰後第一文豪三島由紀夫最著名經典
出版至今,日本長銷360萬冊
最美的美,就是美的毀滅。
改編火燒金閣真實事件,
三島由紀夫重新虛構這齣充滿了殘酷、詭譎,與幻滅的文學經典。
1950年7月2日凌晨,京都著名古蹟金閣寺(鹿苑寺)燃起熊熊大火,消防隊搶救不及,這座擁有近600年歷史的國寶就這麼毀於一旦,轟動日本全國。事後調查發現,原來是寺內實習僧人蓄意縱火,他坦承自己的動機是「為了向社會報復」……
當日本社會大眾僅將這起事件視為瘋人瘋事之餘,三島由紀夫卻從中看見了無與倫比的「美」,他前往京都實地考察、調查僧人背景,寫下了以口吃小僧「溝口」為主角的《金閣寺》。
在自卑憤世的溝口眼中,金閣同時展現出美與醜、善與惡,小說將這份矛盾描繪的淋漓盡致:
「有時,我覺得金閣就像精巧別致的藝品,小得能收在手心裡;有時,我又覺得它是一座宛如巨大怪物般的廟宇,高聳直入雲霄。所謂的美,恰到好處,既不龐大也不渺小。」
「金閣雖堅固,卻和我脆弱醜陋的肉體一樣,擁有由碳組合而成的易燃肉體。這麼一想,我突然覺得可以像逃跑的盜賊吞下昂貴寶石,隱匿起來一樣,將金閣藏在我的肉體、組織內潛逃。」
試讀 (外部連結)
鄧小樺x鹽叔談《金閣寺》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