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傳媒人區家麟,訪談數十位同業,結合經驗與理論,循微觀與宏觀層面,謹慎而冷靜地探尋香港廣播新聞媒體自我約束行為的來龍去脈,闡述操控的二十道陰影。本書提出新概念「結構性審查」,檢視香港新聞審查的暗湧,揭露新聞日常運作隱密的一面。
根據無國界記者調查,香港新聞自由自2013年全球排名58位後一直反覆下跌,直至於2022年《港區國安法》立法後大幅下跌至第148位。本書出版於2017年,讀者可從書中探窺香港新聞自由早於《港區國安法》立法前緩緩衰敗的情況。
「中立」、「客觀」等專業光環,往往暗藏「殺機」,加上機械化生產線一樣的新聞運作及機構行政權力之巧妙運用,能化審查於無形,把新聞內容淡化、扭曲和轉移焦點,不利於呈現事實真相。本書提出新概念「結構性審查」,檢視香港新聞審查的暗湧,揭露新聞日常運作隱密的一面。資深傳媒人區家麟,訪談數十位同業,結合經驗與理論,循微觀與宏觀層面,謹慎而冷靜地探尋香港廣播新聞媒體自我約束行為的來龍去脈,闡述操控的二十道陰影。讀者可視本書為審查利器一覽表、專業淪落之警報系統,不只適用於新聞界,其他自主受威脅的專業,也能在這些概念中找到共鳴。
相關資訊: 試讀 (外部連結)
試讀 (外部連結) 《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作者區家麟:刀鋒下的新聞自由 (外部連結)
《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作者區家麟:刀鋒下的新聞自由 (外部連結) 作者區家麟談香港新聞審查|新書《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 (外部連結)
作者區家麟談香港新聞審查|新書《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 (外部連結)
目錄
李立峯序
劉進圖序
1. 序篇
下一站天國
請讓我慢慢說
審查時分
借來的時間
六年
2. 破篇:新聞運作六種迷思
2.1 審查的迷思 ─ 內心一條蟲、斗室有大象
2.2 專業的光環 ─ 一襲華麗外衣
2.3 中立的神壇 ─ 客觀持平萬能 key
2.4 慣性的暗湧 ─ 折服於平淡的日常
2.5 機構的皇牌 ─ 老闆才擁有新聞自由
2.6 制度的枷鎖 ─ 我們會飛,但已不懂拍翼
3. 立篇: 新聞審查二十道陰影
3.1 進退・行止(規範系統) 
3.1.1
假平衡・偽中立
 第一道陰影:不對稱平衡
 第二道陰影:強力平衡
3.1.2
迷信高官權威 
 第三道陰影:唯權是尚
 第四道陰影:官話必真
3.1.3
積極客觀・被動客觀
 第五道陰影:後天下之憂而憂
 第六道陰影:積極不對焦
3.1.4
飄移境界・雙重標準
 第七道陰影:龍門飄移
 第八道陰影:重劃禁區
3.1.5  集大成之「洗頭艇事件」
3.1.6  搖尾狗還是看門狗
3.2 規律・日常(文化認知系統) 
3.2.1
車衣生涯・極度分工
 第九道陰影:生產線常規化
 第十道陰影:血汗工場削自主
3.2.2
形式指揮腦袋
 第十一道陰影:取悅大眾・擁抱平庸
 第十二道陰影:追逐利潤・迷失本業
3.2.3  作為與不作為
3.3 操控・賞罰(管控系統)
3.3.1
操控資源分配
 第十三道陰影:陰乾設框限
 第十四道陰影:陰乾滅士氣
3.3.2
舞弄人事升遷
 第十五道陰影:幼嫩培育
 第十六道陰影:邊緣化羞辱
 第十七道陰影:同聲同氣新秩序
3.3.3
妙用行政權力
 第十八道陰影:調兵遣將・滅於萌芽
 第十九道陰影:前提預設・先發制人
 第二十道陰影:橫刀干預・後發先至
3.3.4  陰影重重・明暗之間
3.3.5  拈花微笑・不著痕跡
4. 案例篇:結構性審查實錄
4.1 佔領運動─報道與不報道的斷崖上
4.2  中國採訪─大海航行靠舵手
4.2.1  資源調配:承傳經驗 vs 自斷經脈
4.2.2  制約措施:破浪乘風 vs 一葉孤舟
5.  逆流篇:激流中的點滴浪花
5.1  遊戲規則之遊戲規則
5.1.1  管理文化・誰主浮沉
5.1.2  文化資本・鴻溝隔閡
5.1.3  背景依賴・各有前因
5.2  逆流的勇氣・抗衡的可能
5.2.1  衝突點:專業價值之張力
5.2.2  板塊碰撞處:專業 vs 巿場
5.2.3  板塊碰撞處:專業 vs 企業
5.2.4  板塊碰撞處:專業 vs 國家
6.  結語篇:審查新境界
6.1  再思自我審查─你連自我審查的機會都沒有
6.1.1  自我審查難認定
6.1.2  就在陽光空氣中
6.2  再思客觀─不追求中立,追求真實
6.3  最後,還有七個自問自答
跋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