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第一本心靈散文──跟讀者分享快樂的真意。
在煩擾的世道裡,都市人藉外物追尋片刻開心,卻在歡笑過後更感寂寞。
快樂的源頭原來近在咫尺,只是自己一人沒發覺。
終日埋首寫詞、寫文章的世界裡,浸淫在多少的悲傷情歌後,林夕卻反過來跟讀者一起學快樂、修快樂。
他前言提及:
這本書沒有列出一千種快樂的方法,一萬個快活逍遙遊好去處。還沒放下心裡的包袱,逍遙得往哪裡去?沒提供心靈的雞湯,湯只能補身,作者卻謙稱不自量力的試 圖扮神農嚐草藥,所以選擇殘忍地嘗試把這包袱打開,理解痛苦的來源,才能為心把關,只有心無挂礙,才能讓煩惱與痛苦貶值到視而不見,才能找回快樂的生母: 安樂自在。
再說白點,舉例,關於愛情,因安樂而快樂,就是做到「不錯過任何挑逗,也不為任何人等候」,「不給我的我不要 ,不是我的我不愛」。
書名叫《原來你非不快樂》,副題該是「得你一人未發覺」。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快樂本由心決定,一如空氣存在,用力呼吸才會發覺,但用力呼吸到喘息,便生出害怕失去之心,執著於快樂,便不快樂。
本書分為八章, 最後一章講死亡,因為作者深信「未知死焉知生,正如未知苦焉知樂」。對終極結局忌諱,沒有想過探索之後的出路,之前的快樂都是一場快活的幻覺罷了。
快樂不可能從外境追求, 因為現實挫敗難免,只能往自己內在的心修煉,才能無敵無懼於外在遭遇。不用找,不要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