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的墮落,繼「晚清北洋卷」後的「國共卷」,
進一步點評了這些黨國人物及其外圍分子如何掙扎在歷史中。
……
蔣介石/張學良/戴季陶/蔣經國/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
毛澤東/周恩來/宋慶齡/林彪/鄧小平/劉少奇/張國燾……
是時代主導了路徑?還是性格決定了命運?
他們無論如何掙扎與突破,都只是奔向自己的使命或宿命。
「墮落的近代史」就在國、共兩黨人物的認知圖景裡,如此演進。
國民黨——
國民黨從整體上講,就是一群拿錯劇本的演員。蔣介石作為這批人的領袖,經常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歷史地位——即便到了台灣依舊如此。
共產黨——
江湖好漢=業餘軍人和正規列寧主義者=黨務官僚的階級鬥爭,是共產黨的主要特殊之處。改革開放並沒有改變共產黨的行為模式,只是調整了打擊和統戰的具體區域──包括對台灣。
歷史學者劉仲敬的近現代歷史人物點評系列,不僅否定黨國史學體系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解釋,甚至認為國民黨的北伐、收回租界及共產黨的革命和運動,是造成中國近代及未來巨大災難的原因;他更是否定目前主流的中國民族主義、中華民族(大一統思想、中國人認同)等論述。劉仲敬用演化論的解釋體系去看待近代史,去點評近代史人物。他認為,近代史的破碎性尤其適合演化論模型。
所謂演化論史學,是把歷史視為某種巨大而複雜的生態場域,組織和結構是演化場域的主體,而季候、環境和節點則是演化的關鍵。在劉仲敬的眼中,無論是林則徐、慈禧、李鴻章、還是蔣介石、毛澤東,都是這個生態場域裡被各種力量促動而演進的主體。換言之,歷史不是英雄的戰利品,反而,巨大而複雜的歷史力量推動了這些人物。史學家的任務就是要找出其中的路徑、線索和節點。
在《近代史的墮落˙國共卷》裡,劉仲敬選擇了二十三位大家耳熟能詳的人物,分析了他們為何成為他們,何種力量主導、推動他們的行為,而他們在歷史的節點上,做出何種選擇。作者藉著評點人物的方式,以小見大,呈現了演化論視角中的近現代圖景。
目錄
1、作為神話的林則徐
2、大清掘墓人曾國藩
3、甲午戰爭與左宗棠的破產
4、自以為和被以為重要的李鴻章
5、淮人天敵翁同龢
6、晚清「王熙鳳」——慈禧
7、陰陽兩面張之洞
8、狐假虎威盛宣懷
9、科舉優等生,不如半野人——張佩綸
10、真正的士大夫瞿鴻禨
11、文主武從的落幕——徐世昌
12、造假教主康有為
13、「普通人」馮國璋
14、富有責任感的袁世凱
15、時代夾縫中的犧牲品——端方
16、「憨直」曹錕
17、國民黨必須除掉的民國國父——唐紹儀
18、「純德」黎元洪
19、好部下和壞領導——段祺瑞
20、自相矛盾的老頑童——吳稚暉
21、「僑界領袖」孫中山
22、陰差陽錯的革命家——蔡元培
23、「中華民國遺民」——章太炎
24、「中國之父」——歷史發明家梁啟超
25、生不逢時的關公——吳佩孚
26、「革命黨人的德性標杆」——黃興
27、「三國穿越者」——張作霖
28、失敗的帝王學家——楊度
29、西體中用的「國學大師」——王國維
30、庇護赤化的聯邦主義土豪——陳炯明
31、臺灣土豪在滿洲 ——謝介石
32、無足輕重的文人——陳獨秀
33、「議會迷」宋教仁
34、民國呂布的一生——馮玉祥
35、死得其時的政治正確人物——蔡鍔
36、土豪德行閻錫山
37、「行仁義而喪國」——韓復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