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缺學無思的年代,如何為自己、為我們這一代、為下一代、守住思考?
這是一個年輕教育工作者守住思考的生涯記錄。當中由理念到實踐到願景,再穿插著自身的故事,試圖為香港教育的根本問題,探尋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第三部「考試篇」的另類應試攻略以及兩篇附錄「大事年表」和「延伸閱讀」,必能幫助讀者從更宏大的脈絡和更立體的角度去審視和實踐如何「守住思考」。
通識教育要說的是……
反思,不是為反對而反抗/理念篇
啟發,不是為政治而灌輸/論爭篇
學習,不是為分數而考試/考試篇
求變,不是安於現狀/願景篇
目錄
梁序:「後佔中時期」的公民教育應如何走下去?
許序:在缺學無思的年代如何守住思考
賴序:理性溝通才是進步之路
戚序:回應政治的專業強音
張序:寫在「守住思考」之前
陳序:守到最後一刻
編者序:要做得更多
出版前序:教育轉型的必要
I. 是反思,不是為反對而反抗—理念篇
理念篇導讀:民主自由社會下的普及公民教育
1. 今天的「政治中立」,明天的政治審查:堅持捍衛課堂自主
2. 「政治中立」如何變成政治審查?
3. 反反反國教運動
4. 教通識先開卷?「不讀書,無以教」
5. 通識科與民主質素的培育
6. 通識科作為解放研究:給中六生的最後一課
通識的啟蒙:挑戰既有的想像
II. 是啟發,不是為政治而灌輸—論爭篇
論爭篇導讀:通識科有政治化嗎?
通識科應該有政治嗎?
7. 甚麼是政治教育?
8. 通識科作為政治教育
9. 從前線的觀點看:年輕教師的回應
政治和教育,其實是同一回事
III. 是學習,不是為分數而考試—考試篇
考試篇導讀:老師如何考通識?
老師如何談通識?
10. 通識教育存亡之秋:從評核細節談起
11. 題目難度深度差異大:2014年通識科公開考試速評
12. 淺化的試卷更令人擔心:2015年通識科公開考試速評
13. 題型漸成形內容見心思:2016年通識科公開考試速評
14. 通識,作為公共討論(2014年版)
15. 通識,作為公共討論(2015年版)
16. 通識,作為公共討論(2016年版)
兩者之間
IV. 是求變,不是安於現狀—願景篇
願景篇導讀:建立專業自主的學科發展
17. 通識改良芻議
18. 評通識科的知識要求:現時通識科的教學有甚麼問題?
19. 優化通識,不是放棄通識:通識科可以怎樣改?
20. 怎樣才是通識科學生嚮往的通識課?
我的通識路
附錄一:通識科發展及相關時事議題大事年表(2013-2015)
附錄二:延伸閱讀
本書其他作者簡介
教育工作關注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