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敍述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長達140多年的精彩歷史。
匯豐從香港一間本地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進入到全球知名品牌前30名的跨國金融帝國——匯豐控股集團;從1886年成立時僅500萬港元註冊資金,發展到2006年資產超過1860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匯豐在歷任大班的苦心經營之下,雖屢遭風雨,但總能夠化險為夷;在每次社會巨變的關頭,匯豐總是能準確把握歷史的脈搏,作出正確的戰略決定,與時俱進,從而發展壯大。匯豐無愧為“一個偉大的企業”。
本書在原簡體字版的基礎上作了重大修訂,壓縮了對中國近現代歷史變遷的詳細介紹;突出了匯豐自身的發展脈絡,從國際視野的角度介紹了匯豐的發展道路和其在各個階段的企業戰略,並從這一角度增加了新的章節;新增了豐新主席葛霖(S.K. Green)上臺以後的變化和最新發展。
目錄
第一章 “偉大企業的創業史”
領先一步:匯豐銀行誕生
成功根基:發起人實力超凡
與“洋行之王”怡和的衝突
1866:環球金融大恐慌
主要發起人——寶順破產
與麗如等老牌銀行的較量
業務蒸蒸日上:滙兌․存款․印鈔․放貸
制勝之道:“國際化”與“當地語系化”
慘淡年景:兩任總經理的下臺
第二章 昃臣王朝
初掌師印
遠東金融市場巨變
清政府外債的主要提供者
與“洋行之王”關係的改善
白銀匯率的“獨裁者”
創新之道:“一元存款”與“一角儲蓄”
金融網擴張:成就遠東霸業
僑滙:獨特的滙款網絡
1883年:中國金融大恐慌
滙豐總部大廈落成
外資銀行大舉入華第二波
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誕生
巨頭聯姻:中英公司成立
匯豐與戰爭賠款
第三章 領銜國際銀行團
史密斯:鐵路貸款大贏家
善後大借款與袁世凱的帝國夢
日本的劫奪與滙豐的抱怨
新國際銀行團成立:滙豐繼續扮演主角
上海新地標
熙禮爾之死
多變的軍閥不變的匯豐
海參崴分行的短暫春秋
北洋時代三大著名“金融街”
第四章 沉浮:戰爭與和平
匯豐新總部大樓橫空出世
告別“白銀時代”
上海灘收尾之作:中銀大廈崛起
太平洋戰爭前之滬港:滙豐的美好時光
香港淪陷與滙豐“遷都”倫敦
集中營與大班之死
重慶分行建立與復業前準備
香港光復與滙豐重建
難忘中國:從業務恢復到全線撤離
第五章 多元化:“滙豐的時代轉向”
工業化:香港的新面孔
摩爾斯:開闢金融新戰場
特納:集團化運作的開始
收購恆生:桑特斯的“巨獻”
沙雅:商人銀行獲多利的成立
買辦:滙豐成功的重要元素
香港根基:與各大財團的關係網絡
第六章 蛻變:環球金融帝國初具規模
香港華商的崛起
李嘉誠入主和黃
包玉剛吞下九龍倉
匯豐特權:香港“準中央銀行”
向北美拓展
向歐洲進發
匯豐的時代象徵:新總部大廈揭幕
第七章 “遷都”倫敦 帝國還鄉
後來居上:香港中銀大廈揭幕
結構重組,變相遷冊
帝國還鄉戰:收購米特蘭
收購與整合:“三腳櫈”戰略初步實現
1997·亞洲·金融長鏡頭
避過金融風暴侵襲
第八章 龐約翰的匯豐版圖:全球併購(上)
統一品牌:環球金融、地方智慧
闖蕩美國:百億美元購“利寶”
進軍歐元區:吞併CCF
拉丁美洲:龐約翰的喜與憂
梅開二度:再購美國“巨無霸”
印度的大好“錢”景
遭遇恐怖襲擊:中東的愛與恨
韓、日併購: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投資銀行業:收購摩根士丹利?
五年計劃:從“增值管理”到“增長管理”
第九章 龐約翰的匯豐版圖:(下)
滬上行:為上海“匯豐大廈”亮燈
牛刀小試:入股上海銀行
三進“平安”府
恒生發力:17億入股“興業”
戰上海:入股交通銀行
涉足中國基金投行業
強本固元:匯豐在中國的分行建設
傳奇鄭大班:匯豐銀行第一個華人主席
龐約翰眼裏的中國
匯豐中國大業與中國金融改革
附錄一 歷屆匯豐大班名單
附錄二 匯豐集團主要成員情況一覽
附錄三 人名、機構名譯名對照表
附錄四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追憶與感謝